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,一场由传统蔬菜种植向智慧农业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。曾经依靠经验“会种菜”的农民们,如今正通过科技赋能,转变为懂得运用智能化技术的“慧种菜”新农人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当地蔬菜产业的竞争力,更实现了与京津市场的精准对接。
一、科技赋能:传统种植的智慧升级
永清县作为京津冀地区的“菜篮子”,近年来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智能化改造。在当地的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中,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。
智能温室里,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土壤数据,自动调控灌溉、通风和补光系统;水肥一体化设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施肥;无人机巡田及时发现病虫害,实现精准施药。这些技术的应用,使蔬菜产量提高30%以上,农药使用量减少25%,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%。
二、家庭农场:智慧农业的实践主体
永清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智慧农业转型的主力军。这些家庭农场规模适中,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灵活性,又具备采用新技术的实力和动力。
“现在我们种菜不再是凭感觉,而是靠数据。”永清县某家庭农场负责人表示,“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监控大棚环境,系统还会自动预警,指导我们及时采取措施。”这种精准化、标准化的生产方式,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,更保证了蔬菜品质的稳定性。
三、京津对接:智慧供应链的构建
凭借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,永清县着力构建智慧化的蔬菜供应链体系。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,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蔬菜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信息。
同时,永清县与京津大型商超、电商平台建立直供合作关系,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,实现订单化生产。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,确保了蔬菜在最短时间内送达京津市民的餐桌。目前,永清县每年向京津市场供应优质蔬菜超过100万吨,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。
四、未来展望:数字农业的新篇章
永清县的实践表明,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。未来,该县计划进一步扩大智慧农业应用范围,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,培育更多掌握现代技术的“新农人”。
从“会种菜”到“慧种菜”,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,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。永清蔬菜产业的智慧转型,为其他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,也展示了数字时代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。